武汉慧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首页 > 学术资讯 > 学术头条

分野与重塑:二十世纪中叶的控制论和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24-11-15 点击数:

2024年10月2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跨文化科技交流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举办的第15期“科学史国际前沿学术论文研读会”在线上召开。本期研读会以“分野与重塑:二十世纪中叶的控制论和人工智能”为主题,由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硕士生张开主持,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硕士生舒心雨、山西大学硕士生刘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生尹姜旭珊担任领读人,特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彦雨、中山大学副教授叶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曾点作为与谈嘉宾。系执行主任钮卫星教授、研读会指导老师王安轶副教授、张楠特任副研究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院校师生在线参加了此次活动。


研读会

第15期


2024 October


2024年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之父”Norbert Wiener诞辰130周年,也是人工智能在诺奖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一年,信息科技越来越成为现代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基于此,本期研读会聚焦信息科技史,探讨二十世纪中叶控制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早期信息科技在人文学科中的初步应用。

舒心雨领读Ronald R. Kline的论文Cybernetics, automata studies, and the Dartmouth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文章从控制论的学科交叉属性谈起,探讨了神经生理学、军事技术、数学等在控制论思想起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者采用了大量未发表的史料,详细梳理出控制论与香农自动机研究、早期人工智能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清晰地展示了McCarthy等人工智能先驱意图与控制论划清界限的努力。文章还展示了1946-1953年召开的十次梅西会议主题的演变,以及参加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的麦卡锡等人工智能先驱与洛克菲勒基金会之间的互动,揭示了科学资助对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舒心雨在领读过程中强调了Norbert Wiener是最早提出所有的智能行为都是反馈机制的理论家之一,反馈机制可以用机器模拟,这是迈向现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早期步骤,因此,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在很大程度上是McCarthy、Minsky等人意图与“控制论”划界,使人工智能发展为独立学科的尝试。


分野与重塑:二十世纪中叶的控制论和人工智能(图1)


刘迎领读Alexander Fradkov和Alexander I. Shepeljavyi的论文The history of cyberne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view from Saint Petersburg。文章对苏联的控制论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做了分期,分别研究了不同时期二者的发展脉络与互动关系。作为科学家,作者凭借深厚的科学功底细致探讨了控制论与人工智能在技术细节上的共通之处,并以V.A. Yakubovich和Bregman两位控制论学者的工作为例,展示了控制论思想应用于人工智能的例证。文章还以V.A. Yakubovich对强化学习的贡献为切入点,点明了在信息科技史中,控制论与人工智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分野。文章特别强调了美国学者Norbert Wiener、Frank Rosenblatt等人对苏联控制论研究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在信息科技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形塑作用。刘迎就文章的写作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如科学家与科学史家写作科学史论文的不同之处、如何在科技史论文写作中避免辉格史观等。


分野与重塑:二十世纪中叶的控制论和人工智能(图2)


尹姜旭珊领读Chen-Pang Yeang的论文From Moderniz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Information Science: Chao Yuen Ren’s Route to Cybernetics。文章通过研究赵元任的个人传记和学术作品,论证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汉语语言现代化变革与美国二十世纪中叶兴起的信息科学是赵元任将控制论思想引入汉语现代化之路的双重动因。文章从赵元任的生平谈起,详细梳理出赵元任从在中国的语言学研究经验出发走向控制论之路的三大线索,展示了将控制论思想应用于语言学的逻辑理路和工具方法。作者强调了应当重视赵元任移民科学家的身份,并展示了赵元任的语言学经验和东亚背景重塑了之前在地域上以美国为主、在学科上以数学和军事为主的控制论学科史边界。尹姜旭珊在领读过程中,针对学科史的边界重塑问题,以文章中所提到的录纹仪(Kymograph)为例,展示了仪器在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迁移中的重要作用。在领读中,她还表达了自己对人工智能参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否会导致理论消亡的担忧。